2008年10月19日

看不完的博物館

這麼俏皮的人是誰? 林布蘭啦...

林布蘭是誰?

林布蘭是荷蘭畫家,在他早期停留於來登﹝Leiden﹞期間,著重於光與影的強烈對比,以及他所看到的人物色彩。《夜巡》﹝Nightwatch﹞是林布蘭初期與成熟期的分界作品,畫中兩位主角人物,醒目的如同被舞臺照明燈光照射到一般,加以他們大步邁向觀眾的動態效果,使得此畫成為阿姆斯特丹初期作品中巴洛克風格最明顯者,其色彩融合一氣,並帶有閃爍的黃金色調。

當林布蘭繪製《夜巡》一圖時,其風格正經歷著一次重大的改變,畫面之油彩變得更豐富,作品內容亦更具戲劇效果。這種改變與 1640 年代阿姆斯特丹及整個荷蘭的繪畫風尚變遷息息相關。由於其他一般畫家們採用優雅鮮明的時尚畫法甚受歡迎,於是,委託林布蘭畫肖像的顧客就變得日漸稀少了。 雖然,林布蘭畫風不免會因時代影響而有所改變,但他始終不願走向范.戴克﹝Anthony van Dyck﹞那樣精細的宮廷作風。

[以上資料來自 視覺素養學習網 http://vr.theatre.ntu.edu.tw/fineart/index.html]

這裡是他的故居。他主要的作品都已經被移往國立博物館展出,故居裡展出的包含有他的個人收藏品、繪畫工具、傢具、版畫、素描、及銅版等等。由於裡頭不能拍照,只能讓大家看看外貌過過癮。

在參觀他的故居的時候,語音導覽講了一個我覺得很有趣的裝潢方式。在他家裡頭的部份門框看起來像是由大理石建造的,但事實上那是在木頭上畫出來的假象。語音導覽說,這反應出當時很流行以物件A假裝為物件B的方式來裝潢。

他家的廚房很有趣。流理台非常低,連我這個矮個子的站在旁邊都覺得它很低,甚至需要小彎腰才能碰得到那個處理食物的台面。在廚房裡頭有張床(為什麼有床我忘了),但是床的長度非常的小,我如果躺進去可能會很難伸展。語音導覽說,這些傢具看起來比較小,事實上是因為當時的人長得並沒有現在的人那麼高。

對了,你看看旁邊那家咖啡店沾了林布蘭的光,就叫做林布蘭角落。

對了,他家附近還有個很大的市集。由於對歐洲市集已經快要免疫,我匆匆走過。

再來這個前衛的建築是什麼博物館?

梵谷博物館。有找到我咩?

借用視覺素養學習網的資料,把梵谷的生平簡單說明如下: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梵谷是荷蘭牧師之子,曾住過布魯塞爾、艾登、海牙、德倫特、魯恩和安特衛普等地。

梵谷在荷蘭時期所表現的繪畫特色是:用色陰暗,造型滯重,描繪主題主要為農民及其農務。其弟西奧﹝Theo﹞勸他用當時一般印象派畫家所用的明快的色調,他不予理會;但在安特衛普的短期停留期間,他開始對日本的浮士繪和魯本斯﹝Rubens﹞的作品發生興趣。

1886 年,梵谷回到巴黎和西奧一起工作,由於西奧當時主持的畫廊全力支持新派畫,因此他認識了土魯茲-羅特列克﹝Toulouse-Lautrec﹞、畢沙羅 ﹝Pissarro﹞、竇加﹝Degas﹞和高更﹝Gauguin﹞,同時也接觸到許多印象派畫家作品。因此這時期,他繪畫的題材和用色有了全然的變化; 他採用印象派畫家的技法,曾一度傾向秀拉﹝Seurat﹞的點描法,題材則轉向花卉、巴黎景物、人像畫及自畫像,這種轉變使他嘗試到新的觀念。

1888 年,梵谷前往阿耳﹝Arles﹞,他畫了很多色彩明亮、生動、充滿情感及對光的表現的風景畫和人像。不久高更也前去同住,使他的作品明顯受到綜合主義 ﹝Synthetism﹞的影響,其特色是造型簡化,少用混色。1888 年 12 月,梵谷精神變得錯亂,一直到他去世之前,不斷遭受間歇性精神病的折磨。在聖雷米﹝St Remy﹞和奧文斯﹝Auvers﹞,梵谷完成的作品中使用鮮活的色彩、陰鬱而如火焰般的筆法,充分顯露出他深受折磨的精神狀態。1890 年 7 月,梵谷於奧文斯持槍自殺。

西奧是梵谷精神與經濟的長期支持者,他冗長、傾訴的信大多是寫給西奧的。在他自殺的六個月後,西奧也跟著去世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同樣地,因為裡頭不能照相,又沒東西跟大家分享。不過如果你是他的粉絲,來這邊絕對會覺得值回票價!!

剛剛說過林布蘭的畫都被移到國立博物館展出,這就是傳說中的國立博物館啦!!
倒影強迫症的又一代表作。

死命都要找個路人幫我跟路標合照啊...

這麼多博物館要參觀,到底需要多久時間?林布蘭他家需要一個半小時、梵谷博物館我看了三小時都還沒看完、國立博物館我也看了兩個多小時(裡頭的銀器、台夫特瓷器我都沒有認真看),這樣一天的行程就差不多了。如果博物館之間的距離很近,散個步也就到了。但如果距離遙遠,該怎麼辦? 搭賓士嗎?

我的選擇是這個,輕軌列車。

這個候車亭跟台北的有像嗎?

就像我們的捷運一樣,都有下一班列車的時間喔!!

上車候一定要給查票員驗票,或者自行刷卡。

下車的車門有酷吧...

沒有留言: